據2023年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最新科研顯示我們正面臨跨越「氣候臨界點」的風險,有可能在未來十年至二十年之內就會跨過界線1。就目前形勢而言,我們無法避免超越《巴黎協訂》的1.5°C目標氣溫升幅限制,而可能對社會的運作產生永久影響。這是個引起農業及食物工業恐慌的困境,氣候變化增加飢荒及營養不良的出現,並會引發因飲食習慣導致死亡的風險。主要農作物如米、麥、玉米及馬鈴薯等以及經濟作物如可可及咖啡等,皆會受到廣泛影響2。
西非佔了全球可可供應的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由於今年氣候特別炎熱及乾燥,阻礙了可可豆的種植,導致供應下跌。這種溫暖乾燥的氣候由厄爾尼諾現象引起,氣候變化令問題更加惡化5。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23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現象預計將繼續維持,令2024年的全年溫度勢必再創新紀錄,可可豆的種植將面臨更大衝擊6 7 8。當中的影響已經逐步浮面,象牙海岸(科特迪瓦)於10月至12月的可可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大跌百分之三十四9。體而言,預料可可豆的收成將下跌10,象牙海岸於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的數字預計面臨高達百分之廿五跌幅11。
暴雨及水浸等極端氣候,令腫芽病及黑豆莢病等更為普遍,直接導致可可失收;至2023年7月中旬的連月暴雨對農地造成破壞及嚴重水浸,令象牙海岸於2023至少2024年度暫停可可豆的銷售12。
研究指出,氣候變化除了對現存的可可生產地區帶來影響,長遠會令可可生產地區出現轉移13。西非可可生產帶中的主要國家如畿內亞、尼日利亞、多哥等,國內不宜種植可可的地區將會增多。相反,喀麥隆南部、加納、象牙海岸及利比利亞等國將出現更多適合的土地,局部填補損失的土地並從中獲利。不過擴張這些地區可能導致新一輪森林砍伐,再度加劇氣候變化。整體而言,及至2050年代,西非地區內最適合可可生長的土地將比現在大幅減少一半。
為了彌補由氣候變化而引發的可可供應虧損,西非的小農展開各種適應氣候對策,如種植改良的品種、增加殺蟲劑及肥料的使用、農作物多樣化、增加非農業活動以及種植樹木以作遮蔭14。 現時為止,只得少數農夫採用改良品種等方法。各國政府、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應透過農業推廣代表,加強向農夫宣傳氣候變化,並投資更多讓可可適應氣候為目標的相關計劃。
即使種植可可的農夫出盡法寶減低損失,在面對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挑戰,這些對策是否足夠保障他們的生計,並維持長遠可持續的可可供應?下一個章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為何單從適應氣候入手未必可以維持穩定的可可供應。另外,我們亦會研究其他擾亂未來可可生產的環境因素。